热情似火的8月,正值暑期,汤坑镇团委联合汤坑镇社工站,为社区 2/zfxxgkml/fsxtkzrmzf/gzdt/content/ 名儿童打造了以“七彩假期 共助成长”为主题的系列课程。活动以6节主题课的形式展开,每节课聚焦 1-2 个核心内容,兼顾趣味性与实用性,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知识与成长。
第1 课:驱蚊包制作
作为系列活动的开篇,本节课以“巧手制香包,驱蚊小能手” 为核心主题,特别融入基孔肯雅热病毒预防科普内容。志愿者先向孩子们讲解基孔肯雅热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以及感染后的典型症状,如发热、关节剧痛、皮疹等,让孩子们直观认识到夏季蚊虫叮咬不仅会带来瘙痒,还可能引发传染病风险。
随后,志愿者展示并介绍艾草、薄荷、丁香、金银花等中药材的特性:艾草含有的挥发油能有效驱赶蚊虫,薄荷的清凉气味可干扰蚊虫嗅觉,丁香和金银花则兼具抑菌、舒缓皮肤的作用,这些天然药材搭配制成的驱蚊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蚊虫叮咬,为预防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增添一层“自然防护盾”
在手工制作环节,志愿者为孩子们分发预先称量好的药材、色彩鲜艳的香囊袋和挂绳,手把手指导大家按比例将药材混合、装入布袋、系紧挂绳。过程中,还引导孩子们在驱蚊包上标注“防蚊护健康” 的小标语,提醒自己和家人夏季做好防蚊措施。课后,孩子们兴奋地将驱蚊包挂在书包上或放在卧室里,既收获了亲手制作的成果,也加深了 “防蚊即防传染病” 的健康意识。
第2 课:益智拼图挑战
承接手工课的动手体验,本节课转向 “思维训练”。社工和志愿者们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准备了难度梯度不同的拼图(图案涵盖动物、自然风景、社区场景),将 2/zfxxgkml/fsxtkzrmzf/gzdt/content/ 名儿童分成 4 组开展小组竞赛。竞赛中,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分工协作 —— 有的负责寻找边缘板块,有的专注匹配图案细节,既锻炼了观察力与逻辑思维,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每组完成拼图后,还会分享 “拼图小技巧”,让课堂氛围充满互动与欢乐。
第3 课:手工扇子创作
针对夏季高温特点,本节课以 “创意纳凉” 为核心。社工提供空白彩色纸、水彩笔、亮片、贴纸等材料,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在扇面上绘制喜欢的图案并细心将其裁剪,再用装饰材料点缀。过程中,志愿者和社工们引导孩子将 “安全元素” 融入创作,比如有孩子在扇面上画了 “禁止独自下水” 的警示图,有孩子写下 “远离危险水域” 的标语。最终,每个孩子都拥有了独一无二的 “安全主题扇子”,既实用又具教育意义。
第4 课:脸谱拨浪鼓 DIY
本节课结合传统文化与动手能力培养,聚焦 “非遗小体验”。社工们先通过短视频和图文卡片,向孩子们科普京剧脸谱文化,一一讲解不同色彩对应的人物性格,比如红色代表忠义(如关羽)、蓝色代表勇猛(如窦尔敦)、白色代表奸诈(如曹操),让孩子们在涂色前先了解脸谱背后的文化内涵。
随后,社工和志愿者们为小朋友分发预先制作好的 “半成品”木质拨浪鼓,底座已雕刻好经典脸谱轮廓(如关羽、孙悟空等造型),无需额外绘画,只需专注涂色。现场准备了水彩颜料、油画棒、细头画笔等工具,志愿者还贴心示范涂色技巧,比如 “先涂大面积色块,再用细笔勾勒轮廓边缘”“同色系颜料叠加能让颜色更饱满”。孩子们根据自己对脸谱角色的理解,选择喜欢的颜色搭配,有的给关羽脸谱涂红面绿帽,有的给孙悟空脸谱画金睛黄衣,专注的神情和鲜艳的色彩让现场充满童趣。
涂色完成后,志愿者指导孩子们组装鼓槌与鼓面,随着 “咚咚” 的敲击声响起,孩子们举着自己涂色的脸谱拨浪鼓互相展示,既体验了手工乐趣,也在轻松氛围中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提升了手部精细动作与色彩搭配能力。
第 5 课:防溺水安全宣讲
进入安全教育板块,本节课以 “落水救援” 为核心,通过 “精简 PPT + 假人实操演示” 的形式,让防溺水知识更聚焦、更实用。
首先,由县应急协会的志愿者通过PPT的形式为小朋友们讲解防溺水的三大重要事项:一是 “危险水域速识别”,用 4 张本地常见危险水域(无防护小河、施工水坑、野池塘、未盖井)的实景图,搭配 “红色禁止标识”,让孩子一眼分清危险区域;二是 “救援前提记心间”,用卡通图文强调 “先确保自身安全,不盲目下水”“立即喊大人、拨 12/zfxxgkml/fsxtkzrmzf/gzdt/content/”;三是 “救援步骤简梳理”,用流程图呈现 “呼救→找工具→专业救援” 的核心逻辑,避免复杂文字,让孩子快速理解。
随后志愿者搬上假人,以 “有人落水被救上岸后如何救援” 为重点,用假人演示心肺复苏与人工呼吸操作:第一步,演示 “判断意识”,轻拍假人双肩并呼喊,讲解 “无反应需立即施救”;第二步,演示 “心肺复苏”,双手交叠按压假人胸部中央,边按边说 “按压深度约 5 厘米,每分钟 1/zfxxgkml/fsxtkzrmzf/gzdt/content//zfxxgkml/fsxtkzrmzf/gzdt/content/ 次”,让孩子观察按压节奏;第三步,演示 “人工呼吸”,先清理假人 “口鼻异物”,再捏住 “鼻子”、包住 “嘴巴” 吹气,讲解 “吹气时看胸部起伏”。演示中,志愿者还特别说明 “儿童力气小,可借助身边大人帮忙,但要知道正确步骤”,并邀请孩子近距离观察按压位置与吹气动作,确保核心救援知识清晰易懂。
第6 课:海姆立克急救法教学
作为系列活动的收尾课,本节课聚焦 “应急技能”。社工邀请专业急救志愿者授课,先通过志愿者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与操作步骤(针对儿童、成人的不同手法),再让孩子们分组模拟练习——两人一组,一人扮演 “异物卡喉者”,一人练习 “腹部冲击法”,志愿者在旁逐一纠正动作细节。同时,还讲解了 “如何判断他人异物卡喉”“儿童自救小技巧”(如弯腰靠向椅背冲击腹部),让孩子们在实操中掌握关键急救技能,提升自我保护与帮助他人的能力。
汤坑镇团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通过 “手工 + 安全” 的创新形式,让教育不再是枯燥的讲解,而是可触摸、可操作的体验。未来,汤坑镇团委将联合社工站持续倾听儿童与家长的需求,继续推出 “传统文化小课堂”“居家安全小卫士” 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社区儿童的课外生活,用更贴心、更实用的服务,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筑起 “守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