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zfxxgkml/fsxqxj/gzdt/content/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介绍“十四五”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成就,并与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毕宝贵,相关内设机构、直属单位负责同志答记者问。
陈振林指出,“十四五”时期,气象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zfxxgkml/fsxqxj/gzdt/content/22—2/zfxxgkml/fsxqxj/gzdt/content/35年)》,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圆满完成,2/zfxxgkml/fsxqxj/gzdt/content/24年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数较2/zfxxgkml/fsxqxj/gzdt/content/2/zfxxgkml/fsxqxj/gzdt/content/年提升18.35%。
气象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风云卫星、北斗探空、天气雷达等探测装备、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数值预报模式实现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技术等前沿技术与气象融合应用不断深入,“风雷”、“风清”、“风顺”和“风宇”气象预报模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远洋气象导航、全球碳源汇监测核校等一批创新技术成果涌现;建成39个重点开放实验室、44个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新建6个新型研发机构,气象科技实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飞跃。
气象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建成由9颗风云气象卫星、842部天气雷达、9万余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组成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灾害性天气监测率提升至83%,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13%;建成“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气象预报体系;气象数据潜能加速释放,气象数字底座日益牢固,建成新一代气象超算系统和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全球气象数据获取、分发能力持续提升,数字孪生大气建设初具规模,气象数据持续赋能千行百业。
气象服务国计民生成效更加显著。深化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细化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实化直达基层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十四五”时期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平均下降/zfxxgkml/fsxqxj/gzdt/content/.12个百分点;气象服务覆盖国民经济7/zfxxgkml/fsxqxj/gzdt/content/余个行业大类,数字气象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十四五”时期全国人工增雨(雪)作业累计增加降水约1677亿吨,人工防雹作业减少经济损失约6/zfxxgkml/fsxqxj/gzdt/content/3亿元;气象助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十四五”以来冬小麦干热风预警助力粮食增收83亿斤;气象服务能源“产-供-储-销”全链条,支撑2/zfxxgkml/fsxqxj/gzdt/content//zfxxgkml/fsxqxj/gzdt/content//zfxxgkml/fsxqxj/gzdt/content/多个新能源场站精准发电调度;在“一路三方”预警联动机制下,优化提升路段交通事故数量同比下降51%;开发金融气象服务产品,推进“气象数据要素*”行动,有力支撑低空经济、新能源产业等多个行业领域;精细化气象服务涵盖百姓衣食住行游购娱,17类健康气象预警产品受到百姓欢迎;气象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保障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气象法治和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气象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区域气象协同发展、行业气象共谋发展、基层气象务实发展的步伐更加有力,落实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的中国“妈祖(MAZU)”方案走向世界,在全球气象治理中更加有为有位。
陈振林表示,气象部门将继续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在保障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百姓衣食住行中,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气象新篇章。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37家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