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潮涌处,绿美入画来。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历史交汇点上,梅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粤北生态发展区建设先行示范市”“苏区融湾先行区”等定位,将美丽梅州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着力点,在苏区振兴实践中,扎实书写着融湾赋能、城乡共美、文化铸魂、生态优先的答卷。
建设美丽梅州,以产业赋能激活融湾发展新动能。美丽梅州建设绝非单纯“守绿”,而是以苏区融湾战略为纽带实现“绿富双赢”。“十五五”规划聚焦先进装备、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材料、未来能源赛道,推动绿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目前,梅州综保区已实现全域封关运营、国际陆港拓展延伸7条“海铁联运”通道,让“融湾入海”从交通蓝图转变为现实成果;荔湾-梅县“反向飞地”的创新实践,更让苏区的生态、土地优势与湾区的资金、技术资源精准对接。与此同时,金柚、兴宁鸽、富硒农产品等“梅字号”特色产业加速规模化发展,“客家菜之乡”招牌持续擦亮,形成生态农业与现代工业协同共进的产业发展体系,为美丽梅州注入持久动能。
建设美丽梅州,以城乡共美铺展全域和美新图景。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总抓手,梅州用“绣花”功夫推进城乡融合。在城镇,中心城区品质提升工程持续推进,“一老一小”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优质公共服务逐步延伸;在乡村,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扎实推进,163/zfxxgkml/fsxhjbhj/gzdt/content/个美丽宜居村陆续建成,163/zfxxgkml/fsxhjbhj/gzdt/content/个美丽宜居村已陆续建成,2.3万户农房完成微改造。从松口古镇“修旧如故”重现南洋风情,到客侨风韵示范带串珠成链;从黄槐镇矿山修复转型军旅文旅地标,到广福镇省际廊道打造客家特色风貌,梅州正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居民既能够享受城市的便捷服务,又能留住乡村的生态乡愁。
建设美丽梅州,以文化铸魂彰显客都独特魅力。作为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梅州着力推动文化与生态深度融合。梅县区数字化影像库让村落乡愁可感可及,留隍镇乡贤助力文化遗产保护,松口古镇以文旅融合续写“岭南四大古镇”底蕴,客家山歌、埔寨火龙等非遗在活态传承中融入城乡肌理,围龙屋等传统建筑在“修旧如故”的修缮中留住历史记忆。同时,依托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与华侨资源,联动湾区打造文化交流平台,让“世界客都”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文化在这里既是民生福祉,也是连接苏区与湾区的情感纽带。
建设美丽梅州,以生态为基厚植绿美发展底色。生态是梅州最鲜明的城市名片,更是“十五五”规划的根基。依托74.54%的森林覆盖率优势,梅州持续推进“扩绿、护绿、兴绿”行动,以“一核引领,四片联动”空间格局串联跨区域美丽乡村示范带。市委书记马正勇对此提出要求:“要发扬改革精神做好生态共建文章,把绿水青山实实在在转化为金山银山。”从梅县区26.45万株树木的主题林种植,到五华七目嶂、蕉岭长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再到丰良镇“两河三岸”生态修复、安流镇绿美沿江公园建设,一系列生态实践正有序推进。一幅“城在林中、村在景中”的画卷正慢慢铺展,既为苏区融湾筑牢生态屏障,也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促共进。
江潮连海阔,奋楫启新程。“梅州不是天生落后,也不会永远落后”,马正勇书记的话语,道出了客都振兴的坚定信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梅州正以红色根脉强信念、绿色发展谋实利、客家文脉聚人心,在“十五五”征程上以产业为笔、城乡为卷轴、文化为魂、生态为底,让融湾脚步更扎实、绿美底色更浓厚,在苏区振兴的答卷上写下英国威廉希尔公司民生温度。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梅州市生态环境局丰顺分局 > 工作动态
来源:本网??
2/zfxxgkml/fsxhjbhj/gzdt/content/25-11-17 1/zfxxgkml/fsxhjbhj/gzdt/content/:54:27??
点击:
粤公网安备 441423/zfxxgkml/fsxhjbhj/gzdt/content/2/zfxxgkml/fsxhjbhj/gzdt/content//zfxxgkml/fsxhjbhj/gzdt/content//zfxxgkml/fsxhjbhj/gzdt/content//zfxxgkml/fsxhjbhj/gzdt/content/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