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单位
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益一类正股级事业单位,隶属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领导和管理。核定事业编制3名,配备主任1名,人员经费列入县财政核拨。
主要任务是: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宣传和实施、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弘扬民族文化,研究开展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以“保护为主、活态传承、合理利用、重视发展”为总体思路,做好普查、挖掘、整理客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负责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负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日常开放、管理、维护、咨询服务和协助等工作。承办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丰顺县文化馆是公益一类正股级事业单位,成立于1951年,于2007年11月搬迁至原县委办公大楼坚真纪念馆大楼四、五楼,使用面积1561.57平方米,具有宣传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培训文艺人才、组织辅导文艺创作、辅导基层文化组织和管理、统筹、联络社会文化的职能。馆内设有群文辅导、群文创作、美术书法、摄影、网络数字化服务、文化志愿者服务六大业务门类。另设有:舞蹈培训室、非遗培训室、计算机网络教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厅、美术书法摄影培训展览厅、档案室、器材室等。2000年度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一级文化馆,2021年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二级馆。
2019年3月,根据《丰顺县机构改革方案》和《丰顺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所属事业单位优化方案》,重新确认丰顺县文化馆为公益一类正股级事业单位,隶属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领导和管理,核定事业编制15名,配备馆长1名,副馆长3名,人员经费列入县财政核拨。
(负责人:彭佳良 联系电话:6626641)
丰顺县图书馆成立于1978年,现为国家二级图书馆。馆址位于风景秀丽的坚真公园内坚真纪念馆大楼一楼,使用面积1000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9万多册、电子图书资源25万多册。配置自助办证借还机、电子书借阅机、大数据综合展示等数字化设备;与全市各公共图书馆实现用户信息互联互通互认,以一证通模式实现纸质图书通借通还。
2019年3月,根据《丰顺县机构改革方案》和《丰顺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所属事业单位优化方案》,重新确认丰顺县图书馆为公益一类正股级事业单位,隶属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领导和管理,核定事业编制15名,配备馆长1名,副馆长3名, 人员经费列入县财政核拨。
县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承担纸质文献、音像制品、数字资源等各类知识信息记录的搜集、整理、存储、开发和利用工作;面向公众提供图书、期刊借阅,报纸阅览,多媒体阅览,展览讲座,文化展示等服务。
(负责人:张伟泉 联系电话:6623467)
丰顺县博物馆:
丰顺县博物馆成立于1978年12月,是一座国有综合性博物馆,隶属于丰顺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丰顺县博物馆设立后,文物工作者即展开了文物的普查与征集工作,特别是1982年夏,在全县开展了历时一年半的文物普查工作,发现与征集了一批珍贵文物,博物馆现有藏品2904件,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24件;三级文物88件。这些藏品既有新旧石器时期的文物,也有自夏商以来各时期的文物精品。藏品包括有陶瓷、铜器、铁器、钱币、竹木漆器、碑刻等各类别,还有部分革命文物以及我县少数民族——畲族等民俗文物。2008年1月1日博物馆迁至汤坑镇坚真公园坚真纪念大楼内,面积650平方米,有工作人员5名,其中中级职称人员1名,初级职称人员4名。坚真公园因处于县城汤坑镇的闹市中,环境优雅,配套设施齐备,是群众健身休闲的场所,故到博物馆参观者络绎不绝。现在的博物馆已实现了“三铁”,且消防设施、电子监控设施完备,丰顺县博物馆亦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多次派出人员前往省市培训学习,努力提高管理与服务素质,为了规范管理,制定了多项的管理制度,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制定了《丰顺县博物馆应急预案》,每季度组织员工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
博物馆的常设展览有《中共丰顺县地方党史展》、《陈其铨书法作品展》2个,还不定期的举办各种临时展览,节假日及周末均免费对外开放,展出时间为每天上午9:00时至下午5:30时。
2019年3月,根据《丰顺县机构改革方案》和《丰顺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所属事业单位优化方案》,重新确认丰顺县博物馆为公益一类正股级事业单位,隶属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领导和管理,核定事业编制6名,配备馆长1名,副馆长2名, 人员经费列入县财政核拨。
县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和实施、举办文物展览、弘扬民族文化,进行文物收藏考古、研究开展基层文物普查,适时征集文物进行鉴定和登编以及文物的修复和保管。
(负责人:朱报钦 联系电话:6626794)
坚真纪念馆成立于2007年1月,位于广东省丰顺县汤坑镇坚真公园内,在李坚真大姐百年诞辰之际,将原县委大楼改建而成,是广东省首个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广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和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八五”普法基层阵地以及梅州市首批党员教育基地、梅州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纪念馆大楼楼高八层,大楼前矗立着李坚真骑着骏马身着戎装腰挎双枪的铜像。二楼为纪念馆大厅、接待室和坚真廉洁操行馆,大厅设置有李坚真的半身铜像和重温入党誓词区。三楼为李坚真生平图片展览室、坚真山歌长廊和实物展览室,展出了李坚真不同时期的图片、照片和文字材料,共有八个部分,分别是一:彭湃指引革命路;二:闽西烽火入史篇;三:万水千山长征路;四:抗日救亡新功建;五:饮誉中原半边天;六:三次土改绩裴然;七:革命山歌众口碑;八:公仆风范日月间。九:广东省人大工作的开创者。整个生平事迹展览详细而生动地介绍了李坚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为学习、弘扬、继承李坚真廉政、廉明、廉洁的优良作风,2013年增设了《坚真廉洁操行馆》,操行馆主题是“颂坚真正气、扬廉洁清风”。内容分为《思想言论篇》、《操行风范篇》、《形象展示篇》和《崇廉励志篇》等,图文并茂,辅以音像、实物,同时,采用全息数码场景表现形式,再现李坚真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高尚风范。
为更好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真纪念馆成立了户内和户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七楼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讲室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展示厅,在坚真广场设立了坚真群众大舞台和榕树下微讲堂。
坚真纪念馆是丰顺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下属正股级事业单位,编制人员5人,在编人员4人。另有义务讲解人员10人。
坚真纪念馆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理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宣扬李坚真大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通过展览+讲解的形式,将李坚真大姐的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高尚风范传承后人,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自2007年开馆至今已经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学生、团体群众共300多万人次。 坚真纪念馆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和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现已成为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五 上午8:30—11:30 下午14:30—17:30
周六日 上午9:00—11:15 下午14:30—17:15
周一 闭馆整理内务
(负责人:陈拓宇 联系电话:6688563)
丰顺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为公益一类正股级事业单位,隶属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领导和管理,核定事业编制5名,配备主任、副主任各1名,人员经费列入县财政核拨。
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培训旅游管理、服务人员、导游等;提供旅游信息和咨询服务;提供旅游票务、导游服务;承担旅游纪念品开发;掌握导游人员、旅游车信息,及时为旅游单位提供服务;协助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工作,为我县旅游行业提供各项相关配套服务;管理丰顺县游客服务中心。
(负责人:徐嘉瑜 联系电话:6689889)
丰顺县业余体校始建于1963年8月,从事学生运动员业余训练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学校现有体育场(田径、足球)1个,篮球训练馆1个,拳击训练馆1个,乒乓球训练室两间,跆拳道室一间,羽毛球馆一个(8个场)等场地设施。开设田径、足球、武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等项目。县体校宗旨是:选拔、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组队、训练参加市运动会和青少年校外活动指导等工作。
近十年来,县体校分别向市体育运动学校和省体校、省体育专业队、各大中专体育院校输送各项目体育人才200多名;在市一级比赛中荣获金、银、铜牌330多枚以上。经市体育局批准为“梅州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同时是市体育局“备战省运会部分项目训练基地”。
根据《丰顺县机构改革方案》和《丰顺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所属事业单位优化方案》,重新确认丰顺县业余体校为公益一类正股级事业单位,隶属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领导和管理,核定事业编制12名,配备校长1名、副校长2 名,人员经费列入县财政核拨。
县业余体校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我县篮球、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田径、足球、拳击等市运动会项目组队训练工作,制订全年训练计划和周训计划和次训教案,为国家和省市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组队参加市运会等市级以上比赛,指导基层开展体育活动业余训练工作,协助做好县青少年后备人才管理。
(负责人:蔡润锋 联系电话:665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