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建成后,太阳出来就赚钱,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解决了一部分村民的就近就业问题。”枫坑村党支部书记李耿墩高兴地说,村上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运营后,每个月都有两千多元收入,主要用于支付扶贫公益岗位工资和帮困解难等,下来还将建设二期光伏发电项目,让增加的收入发挥更大作用。
政策引导 削薄助困
光伏发电是环保型新能源,潭江镇积极抢抓政策机遇,把光伏发电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注重发挥“头雁效应”,和党员干部共同谋划、创新实施“523”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模式,即政策配套资金五成,村成立乡村振兴发展基金会的由财政奖补二成,村集体和社会多方筹资三成。
为确保资金使用在刀刃上,让项目实施达到村集体经济增收的目的,潭江镇成立光伏发电项目工作组,开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摸排、与专业公司到每个村勘测、对项目收益进行测算等工作,最终确定了一批集体经济收入低的村先行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同时指导村按规定程序和资金使用要求实施。
借光增收 “输血”变“造血”
目前,已安装光伏的村有三洲溪村、粉輋村、银溪村、枫坑村,正在建设光伏的村有降福村、然新村和凤坪村。
其中,光伏发电项目安装面积最广的是粉輋村,该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说,“目前,我们村已经安装了692.35平方米的屋顶光伏,装机容量119.03千瓦,每年估计有10万元的收入。这笔收入除了用于日常基本设施维护,剩下的收益资金全都充实到村集体经济中去了,村里补短板的资金多了,为村民办事也更有底气了,村民也更信任我们,村干部更是干劲十足。现在我们村,不仅有百香果、梅州柚特色农产品,还有光伏项目促增收,我相信我们村的发展一定会更好!”
潭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坤说,光伏发电具有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特点,能产生最快捷、最直接的经济收益,是帮助各村发展由“一次输血”向“长效造血”转变的有力途径。潭江镇在抓好发展光伏能源型经济的同时,还将继续做好茶产业、红陶产业、文旅产业,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可持续增收,为打造乡村产业社区奠定基础。
示范带动 党群联心让“光景”变“钱景”
“光伏发电板成了村集体的‘聚宝盆’,形成的电费收益大部分可以用于村内小型公益事业,对村内老旧小型水利设施和损坏的路灯等公益设施进行维修,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方便群众生产和生活。光伏电站不仅盘活了闲置屋顶,帮助群众增收,更有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驻潭江镇工作队队长李云波说。
潭江镇大力宣传发动,鼓励村民利用自家闲置屋顶,通过村户自投或企户合作的方式搭建光伏电站。“村民不但可解决自家用电问题,还能将多余的电卖给电网增加收益。”大胜村党支部书记苏国星说。
随着光伏产业发展,收益也逐渐稳定,在管理方面,潭江镇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完善机制,确保监管好、运转好、分配好,为乡村振兴持续提供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