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市组建的广东省第28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队员圆满完成一年半的援助任务于日前回到梅州。2月2日,记者走进援非医疗队员徐小琳,了解他在援非期间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县人民医院,记者见到了徐小琳医生。由于时差以及气候差异,徐小琳一回国便反复感冒、发烧。虽然略显疲惫,但回到家、回到工作岗位的激动、喜悦也溢于言表。
徐小琳告诉记者,虽然援非之前已经接受过培训,但真正到了非洲,他就遇到了语言障碍的困扰。
【徐小琳:我只能是逼着自己多与当地人交流 回到驻地多看书 背单词 练口语 经过自己努力 两个月后我就能基本交流 和病人病史交流就没有障碍】
同时,治安问题、简陋的医疗条件、医疗器械的缺乏也在考验着徐小琳。徐小琳回忆说,有一次,医院来了个四肢无力,呼吸困难的病人,通过体格检查,他发现病人的甲状腺肥大,由于当地医院没有辅助检查器械,只能凭经验考虑是低钾血症。于是冒险用药,为病人补钾。出于对病人的担心,徐小琳一直在床前陪护了几个小时,看到病人的情况好转后才放心离开。
【徐小琳:给他用药下去以后 我不敢走 一直在旁边观察病人 一般我们是下午一点就可以下班 我一直等到三点钟 看他钾补下去以后 脚慢慢可以动了 说明诊断是清楚的 治疗明显好转了】
徐小琳说,刚到非洲,自己和队友就接二连三感染了疟疾与伤寒,有些队友甚至反复感染了五六次,几度萌生了回国的想法,但他们想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以及一个医生的职责,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坚持了下来。
【我们久而久之见得多了 心情就慢慢平静下来 就不像刚开始 每个人第一次的时候 病情表象都比较重 得多几次了 相对来说有抵抗力 很多症状也减轻了 我们就坦然面对了 我们队员之间也会相互鼓励 扶持 才能平安归来 考虑到我不是单纯个人来援非 我是带着全县 全市人民的嘱托 甚至是肩负着国家的使命 这个职责使我坚持下来】
身为科室主任,援非期间,徐小琳也时刻惦记着国内的病人,每当有同事遇到遇难杂症,他都尽心尽力给予意见。
【同事:自从他去了非洲以后 我们碰到了疑难杂症 都还会经常通过互联网和他联系 他也会尽心尽力教我们解决问题】
【同事:如果看到穷苦人家的病人 他都自己掏钱给人家 现在他出去了差不多两年 离开我们科室两年 两年之间一直很多病人到现在还在找他 徐主任来了没有 徐主任从非洲回来没 基本上每天都有人来找】
记者:优芬 武财